提梁机在软弱地基作业时,需通过系统性加固措施控制地基沉降,确保轨道基础承载稳定。依据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,软弱地基系指由淤泥、淤泥质土等构成的高压缩性土层,其天然承载力低、易变形,必须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。
地质勘察阶段需明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,提梁机作业要求地基承载力不低于 150KPa,若勘察显示承载力不足(如粉土层天然承载力仅 80KPa),应立即启动加固程序。浅层软弱地基优先采用换填法处理,选用级配碎石或灰土分层换填,垫层厚度不小于 40cm,每层压实度需达到 93% 以上,换填范围应超出轨道基础边缘 2-3 米,形成扩散受力区。深层加固可采用强夯处理,使用 10t 重锤以 10m 落高进行夯击,有效加固深度达 5m,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提升至 250KPa 以上,满足大型提梁机荷载要求。
排水固结措施是软基处理的关键环节。采用梅花形布置砂井,直径 30-40cm,间距 2-3m,深度贯穿压缩土层,顶部铺设 0.5m 厚砂垫层形成排水系统。对饱和软土地基,可配合塑料排水板缩短固结时间,排水板间距按 1.5-2m 控制,确保孔隙水顺利排出。轨道基础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板设计,板厚不小于 0.7m,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,底部设置 10cm 厚道渣垫层缓冲受力,轨枕间距根据轮压分布优化,确保荷载均匀传递。
施工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管控,强夯后需检测地基均匀性,换填层每 300㎡取样检测压实度。轨道安装前测量基础平整度,误差控制在 5mm/m 以内。设置沉降观测点,初始阶段每天监测一次,沉降速率稳定在 2mm / 天后可改为每周一次。当监测发现沉降超标时,立即停止作业,采用临时支墩加固,待地基稳定后评估处理。作业结束后需进行承载力复检,确认沉降量小于 10mm 且趋于稳定,方可移交下一工序,形成 “勘察 - 设计 - 施工 - 监测” 的完整管控闭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