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有线路旁提梁机夜间施工需建立针对性照明体系和安全管控机制,兼顾作业可视性与线路运营安全。
照明系统实施分级配置标准。依据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》,作业区域需设置正常照明与应急照明双重保障。提梁机操作室、吊装作业面等核心区域维持平均照度不低于 300lx,构件堆放区及通道照度不低于 200lx,铁路或公路侧防护隔离带设置辅助照明,照度不低于 50lx。灯具选用防水防尘型 LED 泛光灯,防护等级不低于 IP65,金属结构区域照明采用 24V 安全特低电压供电,潮湿环境需降至 12V 以下。铁路侧灯具加装遮光挡板,照射角度控制在 30 度以内,避免光束直射列车驾驶室,公路侧照明采用截光型灯具,防止对过往车辆造成眩光干扰。
安全管控执行双重防护机制。施工前须完成夜间作业专项审批,铁路旁作业除纳入月度施工计划外,需提前 2 个工作日向属地住建部门申请连续作业证明,公路侧作业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,同一工地当月累计夜间施工不得超过 12 天。作业区周边设置红色防爆警示灯,高度控制在 1.0 - 1.5 米,雨雾天气需保证 150 米外可见,与既有线路之间用反光警示带隔离,每 5 米设置一盏频闪灯。提梁机加装夜间监控系统,实时监测照明亮度与作业半径,操作人员每 4 小时轮换一次,严禁疲劳作业。
应急保障强化夜间响应能力。现场配置备用发电机及应急照明设备,确保主电源中断后 30 秒内启动备用照明,连续供电时间不低于 4 小时。应急物资增设强光手电、声光报警器等夜间专用设备,与铁路调度、公路交管部门建立夜间通讯专线,每小时通报一次施工状态。作业结束后需逐点检查照明设备关闭情况,确认无光源污染残留后,由线路运营单位验收签字方可撤离,形成夜间施工全流程管控闭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