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既有铁路线或公路旁进行提梁机作业,需严格遵循法律法规,构建全流程安全防护体系,确保施工与线路运营安全。
施工前必须完成合规性审查。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按风险等级分为 A、B、C 三类,提梁机吊装若侵入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(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外侧 2 米范围内),列为 A 类施工,须纳入铁路局月度施工计划,与铁路运输企业签订安全协议,明确工程概况、责任划分、防护措施等核心内容。邻近公路施工需依据《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技术要求》,办理作业许可,勘察周边环境,避开交通高峰时段。
物理隔离采用分级防护措施。铁路侧设置硬质围挡,高度不低于 2.5 米,与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保持足够距离,围挡顶部安装防抛网。公路侧按规范设置防护棚和安全通道,采用反光材料标识,夜间开启警示灯。电气化铁路旁作业,在接触网支柱外侧 2 米处设置警示区,配备绝缘杆等防触电工具,严禁在未断电情况下违规操作。
设备与作业管控实施双轨制管理。提梁机作业前需检查制动系统、起重装置等关键部件,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并经专项培训。安装监控系统和限位装置,实时监测作业半径,防止侵入线路限界。铁路旁作业优先利用天窗时间,普速铁路天窗原则上不少于 240 分钟,高速铁路天窗时间外严禁进入栅栏范围。作业时设专职防护员,与线路运营单位保持实时通讯,遇突发情况立即停工并通报。
应急管理构建快速响应机制。成立应急指挥中心,明确抢险、医疗等小组职责,配备急救包、灭火器等物资。针对倾覆、物体侵入线路等险情制定分级响应程序,与铁路调度、公路交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。定期开展演练,确保险情发生时能迅速启动预案,组织人员疏散、设备抢修,最大限度降低影响。
作业完成后须全面清理现场,移除防护设施,经线路运营单位验收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撤离,形成 “审批 — 施工 — 监控 — 应急 — 验收” 的闭环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