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隧道口及低矮空间作业时,提梁机需通过针对性结构优化实现净空适配,同时保障起重性能与操作安全。低净空环境通常指作业空间垂直高度低于 6 米的场景,此类工况下常规提梁机因门架过高无法作业,需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解决空间受限问题。
结构优化聚焦高度控制与承载平衡。主体采用拼装式主梁设计,通过缩短横梁跨度降低整体高度,支腿采用多节可调节单元组合结构,每节高度按 30cm 梯度设置,根据实际净空需求灵活增减单元数量,最小作业高度可降至 3.6 米以下,满足隧道口等极端低矮环境要求。起升系统采用低净空卷扬机与紧凑型滑轮组,将钢丝绳缠绕方式由立式改为卧式,在保证起升能力的前提下,减少垂直空间占用量达 40%。关键结构件选用 Q690 高强度钢材,在降低自重 15% 的同时,确保支腿与主梁连接部位屈服强度不低于 690MPa,满足 450T 级提梁机的承载要求。
空间适配性改造强化机动性能。转向系统采用全轮转向技术,通过液压同步控制实现原地 90 度转向,最小转弯半径控制在 5 米以内,适应隧道口狭小场地的作业需求。车身宽度按隧道限界标准优化至 2.8 米,两侧设置可折叠式操作平台,非作业状态时折叠收纳减少侧向空间占用。走行机构采用低矮型台车设计,轮组高度降低至 60cm,配合轨道基础平整度 5mm/m 的控制标准,确保设备整体稳定性。
安全防护实施多重保障机制。安装激光高度限位器与红外障碍物探测器,实时监测与隧道顶部及两侧结构的安全距离,当检测到距离小于 50cm 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减速停机。电气系统增设接地保护装置,接地电缆截面面积不小于 25mm²,在高压线下作业时加装导电链,操作人员配备防静电装备。设置独立应急动力单元,主电源中断后 30 秒内自动启动备用供电,确保吊具稳定悬停及设备安全撤离。
施工前需完成净空参数实测,根据隧道口拱顶弧度、侧壁间距等数据定制支腿高度与作业半径。安装完成后进行分级载荷试验,依次按 50%、80%、100% 额定载荷进行试吊,每级载荷保持 30 分钟观测结构变形量,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,形成 “设计 - 改造 - 检测 - 验收” 的全流程管控闭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