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模架过孔是桥梁施工中关键工序,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安全与精度。以下为具体操作要点:
1. 过孔前全面检查
首先清理轨道表面杂物并涂抹润滑脂,检查轨道间距偏差≤±5mm、接头高差≤1mm,下方用枕木垫实且间隔≤50cm。同步检查液压系统管路无渗漏、油缸行程正常,支腿锚固螺栓力矩达标。松开模板连接螺栓,拆除吊杆及底模桁架中缝螺栓,确认模板与梁体完全脱离。重点检查主梁与导梁连接处螺栓紧固情况,横向开模前需拆除所有妨碍移动的约束。
2. 模架拆卸与开模
启动液压系统同步顶升主梁,拆除墩顶抱箍后缓慢落模至轨道顶面,安装轨道扣板锁定。采用 “先外侧后内侧、对称交替” 原则横向开模:先单侧底板开 2.5m,再交替操作至两侧模板完全分离,同步偏差控制在 5mm 以内。开模后检查底模下挠情况,必要时用倒链提升避免与墩顶碰撞。
3. 模架纵移与轨道调整
启动纵移油缸,控制速度≤5cm/s,实时监测主梁前后端位移偏差≤10cm。前导梁接近前方桥墩时,调整前支腿高度使导梁顶面高于墩顶垫石 20cm,避免刮碰。纵移到位后,通过横移油缸微调模板平面位置,确保中心线与桥梁设计线偏差≤3mm。
4. 支腿锚固与模板复位
前支腿支承于桥墩顶面后,采用精轧螺纹钢与预埋钢板锚固,锚固力需通过抗拔试验验证。后支腿油缸完全伸出并与桥面顶紧,必要时加设钢垫块增强稳定性。模板复位时先合拢底模桁架,穿入连接螺栓并按设计力矩紧固,再依次安装侧模与翼模,调整预拱度至设计值。
5. 安全控制与监测
过孔全程设置警戒区,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,5 级及以上风力或雨雪天气停止作业。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主梁轴线偏差,偏航超过 1cm 立即纠偏。纵移过程中每前进 5m 复测轨道标高,确保累计误差≤5mm。过孔完成后再次检查支腿锚固、模板接缝及液压锁止状态,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。
整个流程需严格执行 “三检” 制度(班组自检、安全员复检、监理终检),重点把控轨道平顺性、液压同步性及支腿锚固质量,通过精细化操作保障施工安全与结构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