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路货场中,龙门吊是集装箱平板车装卸的核心设备,其操作流程与安全规范直接影响作业效率与货物安全。以下结合实际作业场景,梳理关键操作要点。
一、作业前准备与设备检查
司机需提前检查龙门吊钢结构、起升机构、电气系统等部件,重点关注钢丝绳磨损、轨道平整度及防风装置状态。例如,内蒙古沙良物流园的司机在大风天气前,会额外检查行走轮与轨道的锁定装置,确保设备稳定。同时,通过定位系统或目视确认平板车位置,调整吊具宽度至与集装箱匹配,确保锁头准确插入角件。
二、吊装流程与操作技巧
对位与试吊:司机通过点动操作将吊具垂直对准集装箱重心,首次起吊需试吊 0.2 米,检查吊索绷直状态及货物平衡性。重庆团结村站的郑雨双通过 “点动式摸索”,总结出调整吊具角度与下落高度的方法,避免平车锁头与集装箱勾连导致脱轨,形成 “郑雨双吊装法”,将单箱作业时间缩短至 1 分 50 秒。
吊运与落箱:移动过程中需保持吊物平稳,通过 “稳钩” 技巧减少晃动。在内蒙古地区,司机总结出 “顺风走,慢停车” 经验,应对大风天气下的精准对位难题。落箱时需控制高度,距平板车 0.05-0.1 米时停止下降,人工辅助校正位置后缓慢落位。
三、安全管控与协同配合
信号沟通:地面与车上各设一名信号员,使用统一手势或对讲机指令,确保 “一钩一清”。例如,鞍山货场司机通过对讲机实时确认平板车锁头状态,避免误操作。
风险防控:严格执行 “十不吊” 原则,如超载、视线不良等情况禁止作业。重庆团结村站要求司机在吊装中欧班列集装箱时,因货物品类复杂需格外留意重心分布,防止倾斜。大风、雨雪等恶劣天气下,需停止作业并固定设备。
四、效率提升与经验积累
通过标准化流程与技术改进优化作业效率。例如,郑雨双通过缩短单箱作业时间,每列中欧班列可节约 20 分钟,为后续编组争取时间。同时,司机需定期参与 “大象绣花” 等专项训练,通过控制吊钩穿框架提升操作精度。日常维护中,定期润滑机械部件、清理轨道杂物,可减少故障停机时间。
五、人员培训与应急处理
新司机需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训练,掌握设备原理、故障排查及紧急制动操作。例如,沙良物流园的 “95 后” 司机赵艺林通过练习 200 斤重锤穿框架,提升高空精准控制能力。作业中若遇制动器失灵,需立即切断电源并启用备用制动系统,同时疏散周边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