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邮轮母港行李装卸区,龙门吊通过智能调度与精准吊装,实现托运行李、大件物品的高效转运。例如,厦门远海码头采用 5G 远程操控系统,单台龙门吊可由 1 名操作员同时管理 4-6 台设备,配合自动导引运输车(AGV)实现 “抓箱 - 放箱” 全流程自动化,单贝翻倒箱效率达 30move/h。重庆寸滩国际邮轮母港通过改造原有货运龙门吊,结合液压升降平台与 UWB 定位技术,在 33.4 米水位落差条件下实现行李笼与邮轮舱口的毫米级对接。
一、作业流程与设备协同
行李分类与预定位
行李按重量(5-500kg)、形态(散货 / 箱装)分类后,由 AGV 或平板车运输至装卸区。采用激光雷达(精度 ±2mm)与 BIM 建模技术,实时生成行李三维坐标,例如某码头通过 SICK 激光传感器扫描全场,配合 PLC 系统调整龙门吊行走轨迹,确保吊具对位偏差≤5mm。
多场景吊装方案
标准行李装卸:配置四绳交叉防摇吊具,通过 AI 算法将摆动幅度抑制在 ±3cm 以内。例如,海睿未来智能防摇系统结合前端摄像头实时监测吊具姿态,实现 “水平四向防摆”,大幅提升密集区域作业安全性。
大件设备转运:使用刚性吊梁(承载能力≥150 吨)与 SPMT 模块车协同,例如外高桥船厂通过双龙门吊抬吊方案,平稳吊装邮轮厨房设备(单件重量达 80 吨),确保在狭窄通道内无碰撞运输。
船舶对接与平衡
行李笼落位后,利用液压顶升系统微调高度,通过激光经纬仪检测垂直度,最终采用钢楔块和抗拉强度≥5 吨的绑扎带固定。针对邮轮吃水变化,龙门吊可动态调整吊具高度,例如济宁龙拱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船舶调载,实现铁水联运精准对接。
二、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
智能控制系统
采用 PLC + 变频器架构实现双机同步控制,同步精度达 ±2cm。沪东中华龙门吊集成北斗定位系统,实时修正行走路径,年吊装效率提升 40%。部分设备配备毫米波雷达,自动扫描全场障碍物并规划避障路径。
专用工装创新
平衡横梁吊具采用 EH47 高强度钢,在减重 30% 的同时满足 350 吨单孔载荷要求。易格斯拖链系统在潮湿环境下运行 12 年无故障,保障供电系统稳定。针对内河驳船特点,部分龙门吊设计为可移动式,适应不同水位落差。
安全冗余设计
关键部位设置双重编码器和称重传感器,实时监测载荷变化。例如,北二集司研发的吊具检测程序可实时采集开闭锁限位动作数据,使故障排查时间缩短 40%,年节约维保成本 20 万元。
三、典型案例与效益
效率提升:南沙一期通过区域化作业管理,驳船配载场位数下降 24.3%,单日操作量突破 1.7 万 TEU。济宁龙拱港采用全自动化工艺,铁水中转效率提升 50% 以上,集装箱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 80%。
成本节约:泉州太平洋码头采用龙门吊联机并吊方案,年减少外租汽车吊成本超 68 万元。江门高新港通过远程操控系统,减少人工干预,年节约人工成本超 200 万元。
四、安全管理与维护
风险防控措施
严格执行《GB44171-2024 重大件吊装安全规范》,禁止在风力>6 级或能见度<200 米时作业。青岛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抓斗与流动机械实时避障,降低清舱作业风险。
预防性维护体系
每日检查钢丝绳磨损(断丝数≤5%)、润滑系统(油脂温度≤60℃),每季度检测钢结构焊缝裂纹(深度≤0.1mm 时修复)。某码头引入智能运维平台,通过 12 类传感器监测振动、倾角等参数,实现非计划停机次数为零。
人员操作规范
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,吊装前进行三维动画交底和模拟演练。中沙合作的沙特国王港项目,通过模拟吊重验证双车同步性,确保 6000 吨结构件吊装零失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