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模架标准跨施工循环是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建设的核心流程,通过机械化作业实现逐跨浇筑。其施工步骤严谨,需严格把控各环节质量与安全。
1. 模架拼装与预压
首先在桥墩顶部拼装钢主梁、支腿及模板系统,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并调整至设计位置。拼装完成后进行预压测试,按 110% 梁段重量分级加载,监测模架变形以消除非弹性沉降,同时验证结构稳定性。预压后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模板预拱度,补偿混凝土自重及预应力张拉引起的变形。
2. 钢筋绑扎与预应力管道安装
在底模上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,主筋接头避开弯矩最大区,箍筋满扎防止浇筑时崩开。同步安装预应力波纹管,每 50cm 设定位筋固定,锚垫板需垂直于孔道中心线,管道接缝用胶带密封并做负压抽检(真空度 - 0.08MPa 保持 5 分钟)。
3. 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筑
安装侧模及内模,通过液压系统调整模板高度与位置,确保接缝严密。混凝土浇筑从跨中向两端对称分层进行,每层厚 30cm,上层需在下层初凝前完成,避免冷缝。腹板区采用 Φ50 振捣棒振捣,锚垫板下方二次复振以消除空洞。
4. 养护与预应力张拉
混凝土初凝后覆盖养护,强度达 60% 时脱内模,80% 时进行初张拉,100% 时完成终张拉。张拉采用双控法,两端同步操作,夹片回缩量≤6mm,确保预应力均匀分布。张拉后 24 小时内完成真空压浆,浆体需饱满无空隙。
5. 拆模与模架前移
压浆强度≥25MPa 后,同步顶升托架使模板脱离梁体,检查无粘连后启动液压系统缓慢下放模架。前移前全面检查支腿锚固螺栓、液压系统及轨道平顺性,过孔时控制速度≤5cm/s,实时监测轴线偏差,偏航超过 1cm 需立即纠偏。模架就位后重复上述流程,逐跨推进施工。
整个循环需严格执行 “三检” 制度,重点把控预应力张拉同步性、混凝土分层振捣及模架过孔安全,通过精细化操作确保桥梁结构质量与施工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