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气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架桥机作业安全,需通过精细化维护确保各组件可靠运行。以下从关键部件检查、维护技术措施及周期化管理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:
一、关键部件检查要点
PLC 与控制系统
定期清洁控制柜内部灰尘,使用兆欧表测试线路绝缘电阻(≥0.5MΩ),重点检查通讯数据线是否松动。通过备份程序防止数据丢失,检查 PLC 模块输入输出信号响应是否正常,模拟量模块精度偏差需≤±1%。
传感器与仪表
每日校验风速仪(6 级风预警功能)、倾角传感器(≥1° 报警)及行程限位开关,确保信号传输无延迟。使用万用表检测接近开关动作可靠性,发现误触发需及时更换。
电机与驱动系统
监测电机运行温度(≤75℃)及噪音(≤85dB),检查变频驱动器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。定期清洁电机接线盒,紧固电源线端子防止松动发热。空载试运行时验证电机转向与指令一致性,同步性偏差≤2cm/s。
电缆与接头
检查电缆外皮是否破损,重点排查弯曲半径过小处(需≥10 倍电缆外径)。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线鼻子温度,温差>15℃需重新压接并涂抹导电膏。移动电缆拖链每季度清理杂物,防止卡阻导致断线。
接地与防雷
测试接地电阻≤4Ω,检查接地线锈蚀情况,发现断裂或腐蚀深度>10% 需立即更换。雷雨季节前检查避雷装置连接可靠性,引下线与接地体焊接长度≥100mm。
二、维护技术措施
清洁与防尘
使用吸尘器清理控制柜内部积尘,避免直接吹扫导致元件短路。户外安装的电气箱需加装防潮呼吸器,湿度>85% 时启动加热除湿功能。
绝缘与紧固
每半年对电机绕组进行绝缘测试(10kV 电机≥200MΩ),发现下降需烘干处理。使用扭矩扳手复紧 M8 以上电气接头,如接触器进出线端子扭矩需达 8-10N・m。
散热与温度控制
检查变频器散热片积灰情况,堵塞时用压缩空气吹扫(压力≤0.3MPa)。夏季高温时开启空调系统,确保控制柜内温度≤40℃;冬季启动前空载预热 10 分钟。
电池维护
PLC 备用电池每 3 年更换一次,更换时需在通电状态下操作以防止程序丢失。应急电源蓄电池每月充放电一次,电压低于 12V 时需活化或更换。
三、周期化管理机制
日常检查
启动前检查急停按钮是否有效,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。运行中监测触摸屏报警信息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排查。
月度维护
全面清洁操作手柄及遥控器,测试备用电源切换功能(响应时间≤0.5 秒)。检查电缆拖链滚轮磨损情况,轮槽深度>3mm 需更换。
季度检测
使用示波器检测变频器输出波形,谐波畸变率需≤5%。对编码器进行精度校验,脉冲计数误差≤±0.1%。
年度大修
拆解电机轴承并补充锂基润滑脂(填充量为腔体 1/3),检查碳刷磨损(剩余长度≥1/2)。对电气系统进行全功能测试,模拟过孔、吊装等工况验证联动协调性。
四、环境适应性调整
在高湿度地区,每周开启电气箱加热除湿装置 2 小时;沙尘环境中,每月更换控制柜进风口过滤网。高原地区需增加电缆绝缘等级(海拔>2000 米时采用加强型绝缘材料),防止空气稀薄导致的放电风险。
通过上述措施,可将电气系统故障率降低至 0.3 次 / 千小时以下,满足《架桥机安全技术规程》(GB/T 26470-2024)要求。日常维护中需特别关注电缆接头温升及 PLC 程序稳定性,确保设备在复杂工况下可靠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