墩梁一体架桥机的安全操作需严格遵循全流程风险管控原则,通过精准检查、规范操作与应急响应实现施工安全。以下是关键操作要点:
一、作业前系统性检查
设备状态核验
全面检查主梁焊缝、支腿销轴连接(高强螺栓预紧力≥800kN)及液压系统密封性,确保油缸无渗漏、电气线路绝缘达标。钢丝绳断丝率需≤5%,吊具夹角控制在 60° 以内,磁检测技术实时监测损伤。
环境条件确认
地基承载力需通过静载试验(≥200kPa),轨道铺设精度控制在轨距误差≤5mm、轨面高差≤3mm/10m,纵向坡度≤3%。支腿垫板采用 “井” 字枕木垛(层数≤3),并与墩顶垫石预卡接,抗剪承载力≥850kN。
人员资质与分工
操作人员需持特种设备操作证,明确指挥员、操作员、安全员分工,作业前完成安全技术交底,确认应急预案启动条件。
二、标准化操作流程
起吊作业规范
试吊时将梁体吊离台座 0.5 米,静止 10 分钟检查稳定性,同步测试双天车速度差≤2cm/s。正式吊装时采用变频调速(0.1-12m/min),接近墩顶切换至微动模式(≤0.5m/min),激光测距仪实时反馈三维坐标。
纵移过孔控制
过孔速度≤5m/min,前支腿顶升接长时需穿入承重销轴锁死,中支腿轮箱与后支腿液压悬挂系统同步驱动,位移偏差≤30mm。纵坡>1% 时启用防滑制动系统,配置配重块(≥架桥机自重 20%)并实时监测支腿压力波动值≤5%。
横移对位精度
横移轨道横向高差≤1mm,采用液压油缸或电机驱动台车,位移差控制在 ±2.5 米范围内,激光矩阵传感器实时纠偏。边梁架设时需额外设置侧向限位装置,防止架桥机走出悬空轨道。
三、特殊工况专项措施
大坡度施工
在 30‰纵坡作业时,支腿垫板下铺设 1cm 厚橡胶板(摩擦系数≥0.4),主支腿增加防滑齿纹,同时通过水平仪实时调整作业平台水平度。
曲线半径适应
在 R=42 米超小半径桥梁施工时,前支腿液压油缸行程 ±1.2 米动态调整摆角,导梁前端采用圆弧形设计,配合 L 型锚固托架拉结。
过孔安全冗余
风力超过 5 级时禁止过孔,轨道接头高差≤1mm,临时轨道与桥墩中心偏差≤10mm。过孔后立即用精轧螺纹钢与桥墩拉结(单腿锚固力 1200kN),并通过倾角传感器监测主梁水平度(偏差 ±0.5° 触发自动调平)。
四、应急响应机制
紧急制动处置
急停按钮需在 1 秒内切断所有动力源,液压系统双回路设计可维持 30 分钟安全支撑,机械插销与液压锁双重锁定防止载荷下滑。
故障应急流程
油管爆裂时立即启用备用液压回路,断电后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完成 30 分钟安全操作,同时疏散警戒区内人员。
日常维护强化
每日检查钢丝绳、限位器、制动器,每月检测结构件焊缝与电气绝缘性,每年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载荷试验。
所有操作均需严格执行 “三不启动” 原则:未试吊不启动、支腿未锚固不启动、风力超标不启动。实际工程中,该规程在 20-80 米跨度、30‰纵坡及 R=70 米曲线半径条件下,箱梁架设精度稳定在 ±5mm,安全事故率较传统设备降低 90% 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