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双悬臂式架桥机在 T 梁和组合梁架设中的特殊需求,需从结构调整、工艺优化及安全控制三方面制定适配方案。
一、T 梁适配方案
T 梁自重较大(如 40 米 T 梁边梁达 137 吨),需重点解决架桥机稳定性与吊具适配问题。首先,根据梁体重量调整双悬臂结构配重,采用 “前吊梁、后配重” 模式平衡荷载。对于大跨度 T 梁,可通过拆卸部分导梁缩短悬臂长度(如拆除 12 米导梁),配合临时支腿支撑主梁末端,避免过孔时因悬臂过长导致倾覆。施工中需对桥头路基进行加固,采用分层夯实并铺设厚钢板分散压力,防止架桥机纵移时沉陷。吊装时采用 “双天车协同 + 多点均衡” 吊具,确保 T 梁在吊运过程中受力均匀,避免梁体开裂。
二、组合梁适配方案
组合梁由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成,需兼顾钢构件柔性变形与混凝土结构刚性要求。首先,优化吊点设计,选择钢梁横向加劲肋位置作为吊点,通过可旋转吊具调整梁体姿态,减少吊装应力。针对钢梁架设,采用 “分段吊装 + 临时支撑” 工艺,先吊装钢纵梁并临时固定于桥墩,再逐块铺设桥面板,利用桥面板自重增强整体稳定性。对于小曲线半径或大坡度桥梁,需调整架桥机支腿高度,通过液压系统实现三维调平,确保梁体精准就位。施工中需重点监控钢梁焊缝质量及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工艺,避免因连接失效导致结构失稳。
三、通用安全控制措施
无论 T 梁或组合梁,均需在架桥机过孔前进行稳定性验算,重点核查支点反力与结构应力。对于隧道口等特殊工况,可采用辅助支腿支撑悬臂梁末端,配合行走电机驱动实现悬臂收缩,避免大悬臂状态下回退风险。同时,需在墩顶预埋精轧螺纹钢,通过螺栓连接增强支腿与桥墩的锚固强度。施工全过程应采用 “多点监测 + 实时反馈” 机制,确保架桥机荷载分布与梁体姿态符合设计要求。
通过结构针对性调整、工艺精细化控制及全流程安全监测,双悬臂式架桥机可有效适配 T 梁与组合梁的架设需求,保障施工效率与结构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