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钩防脱钩装置是桥式起重机防止吊物坠落的核心安全设施,依据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和 GB 6067.1-2010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强制要求,所有起重吊钩必须配备可靠的防脱装置,通过机械阻挡或自锁结构阻断吊索意外脱出路径,从根本上遏制重物坠落事故。其形式选择与有效性验证需结合起重量、作业环境及载荷特性科学实施。
主流防脱钩装置按结构原理可分为三类。扭簧式防脱装置适用于 10 吨以下中小吨位吊钩,通过高弹性合金弹簧驱动挡板闭合,常态下挡板覆盖吊钩开口处 2/3 以上面积,仅在吊索挂入时被推开,松手后自动复位。挡板与吊钩本体的间隙需控制在 3-5mm,既保证吊索顺利通过,又能有效阻挡晃动导致的脱出。该类型采用 IP54 防护设计,弹簧与轴销连接处加注高温润滑脂,可适应一般粉尘环境。重锤式防脱装置则依靠重力实现冗余保护,在吊钩开口侧设置可旋转的重锤挡板,吊物起升时重锤受重力作用自动下垂封闭开口,下降时随吊索张力变化同步动作。其优势在于无弹簧疲劳失效风险,适用于 20 吨以上大吨位吊钩,挡板厚度不小于 8mm,边缘做圆角处理避免割伤吊索。
凸轮式防脱装置通过机械自锁结构实现重载防护,由固定座、支撑板、挂钩和拉杆组成,挂钩中部设直角凸缘作为凸轮,与拉杆端部凸轮形成锁死配合,承载时荷载越大锁紧力越强,需手动旋转拉杆才能解除锁定。这种结构抗振动性能优异,在冶金、铸造等剧烈晃动工况中应用广泛,其关键接触面采用淬火处理,硬度达 HRC45 以上以抵抗磨损。针对高温环境,专用防脱装置采用保护管隔离热源,内置弹簧和锁杆通过 "7" 字形槽实现自动锁闭,可在 800℃以上环境中可靠工作,避免常规弹簧因退火失效。
有效性验证需通过静态检查与动态测试双重确认。静态检查重点测量挡板闭合间隙(≤5mm)、开启灵活性及结构完整性,确保无变形、裂纹或过度磨损。动态测试分空载和重载两种工况:空载时连续 3 次模拟吊索晃动,观察装置是否能始终保持闭合;重载测试采用 1.25 倍额定载荷,起升高度 1 米后突然制动,验证装置在冲击载荷下的锁闭可靠性。对于凸轮式等自锁结构,需测试解锁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(通常≤30N),既保证操作便捷性又防止误解锁。
日常维护需建立分级检查机制。每日班前检查挡板动作灵活性,清理表面油污及杂物;每月对轴销、弹簧等活动部件加注专用润滑脂,检查弹簧弹力是否衰减;每季度进行载荷测试,重点验证高温、多尘环境下装置的性能稳定性。发现挡板变形超过 2mm、弹簧失效或凸轮磨损超标时必须立即更换,更换后需重新进行动态测试方可投入使用。维护记录应详细记载检查结果、更换部件及测试数据,为安全评估提供依据。
通过科学选型、规范测试与定期维护,防脱钩装置可实现 99% 以上的脱钩阻断率。实际应用中需根据起重量等级、环境温度及振动强度合理匹配装置类型,如冶金起重机优先选用凸轮式或高温专用型,普通车间起重机可采用扭簧式或重锤式,构建符合工况特点的防坠落安全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