架桥机技术比武活动作为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重要载体,需以实操能力考核为核心,结合行业规范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与项目框架,实现以赛促训、以赛提质的实操目标。其组织实施需兼顾安全性、公平性与专业性,确保比武过程贴合实际作业场景。
组织架构需建立多层级保障体系。主办方应成立由技术专家、安全管理人员及资深操作员组成的专项工作组,明确分工:技术组负责制定比武方案与评判标准,安全组全程监督现场安全措施落实,设备组保障比武用机的性能稳定,参照 GB 26469-2023《架桥机安全规程》配置应急防护装备。场地筹备需模拟真实施工环境,设置符合 25 米箱梁架设要求的标准化作业区域,划定吊装区、指挥区与观摩区,配备声光报警装置与紧急停机系统,确保比武过程可控。赛前需对参赛人员资格进行审核,要求持有有效特种设备操作证,并组织安全技术交底,明确比武纪律与应急联络机制。
项目设置应覆盖核心操作技能与风险防控能力。理论考核环节重点考查法规掌握与风险辨识能力,内容涵盖架桥机结构原理、额定参数限制(如最大架设跨度、坡度适应范围)、安全装置功能等基础知识,题型需包含典型案例分析,检验操作人员对违规操作后果的预判能力。实操项目分三个模块递进实施:基础操作模块考核预制梁精准对位能力,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将模拟梁体吊装至指定位置,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;设备检查模块采用 "隐患找茬" 形式,在预设故障的架桥机上识别安全装置缺失、连接部件松动等问题,强化日常巡检意识;应急处置模块模拟支腿油缸泄压、制动失灵等突发场景,考核操作人员紧急停机、载荷卸载、人员疏散等规范处置流程,参照实战救援演练标准评估响应速度与协同能力。
评判体系需量化操作规范与安全表现。评分标准按 "安全占比 40%、精度占比 30%、效率占比 30%" 的权重设置:安全项考察个人防护装备使用、警戒区设置等措施落实情况;精度项通过激光测距仪检测梁体就位偏差;效率项记录关键工序完成时间。裁判组需全程使用视频记录比对操作步骤,对违规操作实行 "一票否决"。赛后应组织技术复盘,结合比武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,形成 "比武 - 评估 - 提升" 的闭环管理,切实提升架桥机操作队伍的实战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