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海事打捞作业现场,船用龙门吊是实现沉物精准起吊与转运的核心装备。这类设备采用双主梁箱型结构,主体框架由耐海水腐蚀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材焊接而成,经喷砂除锈(达到 Sa 2½ 标准)和三层防腐处理(70μm 环氧锌镀层 + 100μm 环氧底漆 + 70μm 聚氨酯面漆),盐雾测试耐腐蚀能力可达 1500 小时以上,能适应高湿度、高盐分的海上环境。设备额定起重量覆盖 50 至 500 吨,跨度根据打捞船甲板尺寸设计为 12 至 30 米,配备闭环液压系统与行星齿轮驱动装置,可实现起升、变幅、回转动作的独立无级调速,确保重载状态下的运行稳定性。
打捞吊装执行严格的三级作业流程。作业前需完成海况适配检查:通过锚泊系统将龙门吊所在船舶定位,确保船体横倾≤3°;使用扭矩扳手检查吊具连接螺栓预紧力,符合 200N・m 标准;潜水员水下清理沉物表面淤泥,确认吊点结构完整性。起吊阶段遵循 "试吊 - 静置 - 提升" 规程:以 0.2 米 / 分钟速度将沉物吊离海底 30 厘米后悬停 5 分钟,监测制动系统与吊索受力状态;针对沉船等大型沉物,采用多点吊装工艺,通过主动防摇摆装置(APC)将晃动幅度控制在 ±50 毫米内,垂直起升速度不超过 0.5 米 / 分钟。
现场形成多维度协同作业体系。龙门吊与打捞船保持刚性连接,通过 ship motion compensation 系统实时抵消海浪引起的船体起伏,确保起吊过程平稳。在沉物转运环节,设备与拖船保持 50 米以上安全距离,作业区域用浮标划定警戒范围,配备专职信号员通过甚高频对讲机传递指令。对于陷入淤泥的沉物,先由潜水员完成穿千斤作业(吊索水下穿设),龙门吊配合进行预提升,将沉物从淤泥中松动后再实施整体起吊,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沉物解体。
设备运维实行分级保养制度。每日作业前检查液压系统压力值(保持在 18-20MPa)和制动片磨损量,清理轨道面海水结晶;每周对镀铬活塞杆进行除锈处理,检测钢丝绳直径磨损量(不得超过公称直径的 7%);每月按 API RP 2D 标准进行全面检测,重点校验载荷限制器和限位开关灵敏度。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海事起重特种作业证书,作业时全程佩戴防静电装备。遇风力≥7 级或能见度<1000 米时,立即停止作业,将吊臂收回并锚定,所有吊具收拢后进行淡水冲洗和防锈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