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吊的高大金属结构在空旷作业环境中易成为雷击目标,其防雷设计需构建 “接闪 - 引下 - 接地 - 浪涌防护” 的完整技术体系,通过针对性措施将雷击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这种防护体系既要利用设备自身结构特点,又需通过专业设计消除潜在安全隐患。
接闪系统是防雷的第一道屏障。龙门吊的门架顶部金属结构可作为自然接闪器,利用其整体导电性实现雷电拦截。对于驾驶室、电气柜等关键区域,需在顶部增设 1-2 米长的专用避雷针,通过滚球法计算确保保护范围覆盖所有敏感设备。接闪装置的布置需避开操作视野和机械运动轨迹,所有金属构件间保持可靠电气连接,形成无间隙的导电网格,避免因电位差产生火花放电。
引下线设计注重路径优化与可靠性。优先利用门架立柱等金属结构作为自然引下线,若采用专用引下线则选用直径不小于 8mm 的圆钢或截面积 48mm² 以上的扁钢,沿结构表面最短路径敷设。引下线与接闪器、接地体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,焊接点涂覆防腐漆处理,在地面 1.7 米至地下 0.3 米段加装保护管防止机械损伤。多根引下线需均匀分布,间距控制在 20 米以内,确保雷电流能快速分流泄放。
接地网络是防雷效果的关键保障。采用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组合的网状结构,水平部分选用截面积不小于 150mm² 的镀锌扁钢,垂直部分根据土壤条件选择角钢或防腐型石墨接地体。接地电阻需严格控制在 4 欧姆以下,在高电阻率土壤中可添加降阻剂或采用深井接地方式改善散流效果。轨道系统通过专用接地线与接地网络连接,形成辅助泄流通道,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。
浪涌防护作为系统补充不可或缺。电源进线处安装三级浪涌保护器(SPD),按通流能力分级吸收雷电过电压,控制回路和信号线路加装专用 SPD,防止感应雷侵入损坏 PLC、传感器等电子设备。所有浪涌保护器需具备失效告警功能,与接地干线采用短直路径连接,确保残压限制在设备耐受范围内。
定期维护制度保障防护持续有效,每半年检测一次接地电阻,每年检查接闪器完整性和引下线连接状况,浪涌保护器的漏电流指标纳入日常巡检范围,通过技术措施与管理手段的结合,确保防雷体系长期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