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轻型作业(30-100 吨)
适合中小型货物吊运,如钢结构件、机械部件等。采用单主梁或双主梁设计,单梁结构自重轻(约 15-30 吨),适合地面承载能力较弱的场地;双梁结构刚度更高(腹板厚度 12-16mm),适应频繁启停的高精度作业。需注意轮压控制(≤120kN),避免混凝土基础开裂。
二、中型作业(100-300 吨)
适用于中等载荷设备安装,如港口集装箱转运、中型压力容器吊装。双主梁 + 双小车配置为主,主梁采用 Q345B 高强钢(屈服强度 345MPa),箱型梁内部设加强筋板,抗弯刚度提升 30%。建议配置双制动系统(电磁 + 机械),满负荷制动距离≤0.5m,确保安全冗余。
三、重型作业(300-800 吨)
用于大型设备吊装,如石化反应器、船舶分段等。采用双主梁刚性框架结构,腹板厚度 18-20mm,支腿与主梁通过高强度螺栓(M30×800)连接,抗倾翻力矩达额定载荷 2.5 倍。推荐多机联控技术(同步误差<20mm),配合液压顶升系统实现超大型构件协同吊装。
四、超重型作业(800 吨以上)
针对核电站模块、超大型桥梁段等极端载荷。需采用三主梁或双箱梁结构,主梁内部填充混凝土增加刚度,配合多组台车(每组 4-6 轮)分散载荷。关键焊缝 100% 超声波探伤(灵敏度≥Φ3×6dB),电气系统采用双电源冗余(0.1 秒切换),确保万无一失。
五、选型核心原则
载荷裕度:实际使用载荷不应超过额定吨位的 80%,频繁重载场景建议预留 20% 冗余。
结构匹配:300 吨以下优先双梁结构,300 吨以上必须采用刚性框架,避免单梁变形风险。
能效平衡:永磁同步电机(能效等级 IE4)在频繁启停场景中节能 30%,适合轻型作业;液压驱动系统(能效 85%)更适合重型稳定载荷。